引言
在资本圈中,常常能听到“价值投资”的说法,这是因为价值投资的理论体系形成较早,数十年来又有众多投资名人践行推广,使得其声名大噪;而“价值赋能”投资则似乎更为陌生一些。“价值赋能”投资实质上包含了两个模块的内容:即价值投资与赋能投资。赋能投资是对价值投资的补充,价值投资是对赋能投资的深化,二者联动结合形成了一套更为具体、更为落地的投资思维模式。价值投资的各种形式源自于1928年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和戴维·多德(David Dodd)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的投资哲学,随后在其1934年的《证券分析》一书中提出。随后被股神巴菲特推崇且用于投资实践,随着巴菲特在股市的成功,这套理论也备受关注,原本只是针对二级市场的“价值投资”被广泛运用于金融投资当中。价值投资最初的原理很简单:即“以低于企业内在价值的价格购买股票”。如何理解?我们都知道股票的本质就是公司的所有权,股票就是上市公司将股份证券化后在公开市场交易的权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买股票就等于买公司。虽然股价短期的波动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但长期来看,股价最终是对一家公司内在价值的反映,也就是股价是由上市公司的价值来决定的。当你以低于企业内在价值的价格购买其股票时,从长远来看就有更大的可能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价值投资”告诉我们不要因短期股价波动而受影响,应从被投企业的长期价值层面来做投资决策;后被广泛延伸应用到股权投资等更多投资领域:不应以短期财务与发展现状来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而是要目光长远地来看企业是否能够长期创造价值。“赋能”这个词被应用在很多地方,但大多数人只是觉得听起来专业或商业,却并不理解其中的涵义。赋能,最初源于管理学中“empower”,可以理解为"赋予能量或赋予能力",或者赋予某某更大的可能性或成长空间。显然,对于赋能投资来说,赋能的对象就是“被投企业”。直白的说就是运用投资者自身资源,为被投企业长期持续地提供赋能服务,如投入资金、对接服务机构、高端技术及人才团队等,助力企业全面升级发展。为何投资后,还要提供赋能服务?因为投资获益模式无非两种:一是企业自身成长的收益;二是企业估值提升带来的收益。赋能投资意味着不是被动等待被投企业自身成长,而是要主动出击帮助其成长,以便实现“企业成长+估值提升”的双重收益。通过前文,可以清晰的知道:价值投资瞄准的是投前决策,赋能投资则是瞄准的投后管理。因此,“价值赋能投资”是一种兼顾投前与投后的投资理念。投前遵循价值投资基本原理,以长时间维度结合前瞻视野,做出科学有预见性的投资决策;投后则与被投企业成为合作伙伴,长期持续地为其提供赋能服务,以此实现合作共赢、共生共存。当投资决策足够科学正确,同时被投企业又能获得稳定持续地成长,投资成果自然也就得以保证,这便是益祥资本坚持“价值赋能”投资理念的意义。
声明
本文章仅供一般性参考,并不构成针对任何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订立任何交易或采用任何对冲、交易或投资策略的邀约、推荐或建议。本文仅使用历史实际数据进行一般性论述,并未考虑任何特定人士或群体的具体投资目标、财务状况、特定需求等,亦非转为任何特定人士或群体编制。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