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创新药企呈井喷,人才紧缺仍是痛点

日期:2022-09-30  作者:益祥资本


作者 编辑 | Jason


药物的研究是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事业。每一种新药的诞生,都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心血。特别是创新药,它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相对于仿制药,创新药物强调化学结构新颖或新的治疗用途,在以前的研究文献或专利中,均未见过报道的。所以它是处于药物价值链的“上端药品”,也是区别于一般药物(主要是原料药等)的“高效益”药。

自2015年药政改革以来,国内的医药产业从仿制药向创新药升级,在国家政策和资本的加持下,我国的创新药驶入快车道,现阶段也取得了比较巨大的成就。而繁荣景象也促进人才需求的持续强劲。但是,国内创新药发展时间较短,所需的人才培养和成长时间不多,在本土创新药企数量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人才供给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

在人才方面,本土创新药企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创新药企业应该如何更好的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并留住人才?


药物价值链的“上端药品”

说创新药人才之前,我们不得不先了解什么是创新药,为什么它会被称之为“上端药品”,它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创新药物通常是指新研制的临床医疗中尚没有的药物品种,包括新剂型、新用途、新作用机制和新化合物,可以为临床医疗提供新的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根据它的特点,可以分为创新产品、部分创新药物、创新药物三种类型。

而新药的研发,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涉及了药物发现、临床研究、临床试验、申报注册和上市等漫长过程,最少需要花费10年左右的时间。与此同时,它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所以,是处于药物价值链的“上端药品”。

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重大专项

我国的创新药发展相对落后,从1990年才开始以人工胰岛素、干扰素、重组疫苗为主的尝试;直至21世纪初,还基本停留在以生长因子、胰岛素类似物、融合蛋白为主的试验阶段。对创新药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所以即便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大,我国也没有停止对它的研究投入。2006-2020的中长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对其单独立项,设立“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项目。


伴随着2015年一系列新药政策的推出、海内外资本的涌入、部分医疗人才的回归,中国生物研发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2016年至2020年,我国医药研发支出呈现增长态势,2020年医药研发支出达247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496亿美元。在CAR-T、PD-1抑制剂和双特异性抗体等研究的热点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也正逐渐缩小差距。

创新药行业起步晚 人才缺口大

2015年中国药政改革以来,国内创新药行业艰难从零起步,在社会责任的驱动下和资本市场的助力下,一大批本土创新药企和创新产品不断涌现,逐渐形成从“中国新”到“全球新”的研发格局。繁荣的景象促进人才需求的持续强劲。


人才红利,是产业发展的根基。而缺人,却一直是创新药企业的一个“死穴”。据统计,2015-2020年,新成立的生物制药公司达到23.31万家。“粥多僧少”的情况考验着企业吸引人才的能力。

在上海,一个拥有2个创新药项目的头部基金,加足马力招兵买马,开出1000万年薪,招5个高管人才,却凑不齐一个团队。甚至出现很多的投资机构在做创新药企投后管理的1/3以上工作,竟是为被投企业寻找核心专业人才。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创新药研发人员薪资的自然涨幅达到30-40%,跳槽涨幅超过50%,甚至翻倍。而在基因治疗CSO、细胞治疗CTO等热门职位,其薪酬可以达到200万-300万元。

建立内部人才培养体系 具备“内部造血”能力

“人才”的缺口大,让很多年轻人心态产生变化。他们沉不下心,不认真仔细琢磨专业领域的事情,往往只注重短期的发展。一看到身边的同学朋友升职加薪了,心态就变了,两到三年一跳,迫不及待想变成主管经理。


而“人才”成为困扰创新药企的难题,表面上是产业繁荣带来的人才缺口不断扩大,但更深层面上则是本土药企缺乏对人才的长期培养规划所造成的。在招新员工的时候,恨不得这位员工一进公司,就能独挡一面,如若达不到其预期,企业就会施压、降薪,严重的甚至裁员。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创新药研发,在硬件上差距微弱,而在人才实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筑好国产创新药研发创新能力的根基,本土创新药企应该主动承担起人才的继续培养重任


创新药企只想着外部输送,不规划内部培养,绝对不是长久之计。一家创新药企想要长久发展,必须要具备“内部造血”的能力尽早地建立内部人才培养体系。比如一个员工进入公司后,试用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在接下来的职业生涯过程当中,给他什么样的培训,使他在这个行业当中成长得更快一点,让员工不仅感受到涨工资、拿股权,更重要的是让其发现自身价值。

此外,作为创新药人才个体而言,也必须尽早做好个人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路线,树立长远发展规划,才能够在创新药这条路上持久地走下去。

- END -


参考资料:
1.深蓝观《创新药企抢人大战:资本泡沫下的人才内卷》、《创新药人才紧缺背后:回到创新药精神本心》;
2.E药经理人《中国创新药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创新药企如何更好的发现、吸引、培养并留住人才?》。


声明

本文章仅供一般性参考,并不构成针对任何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订立任何交易或采用任何对冲、交易或投资策略的邀约、推荐或建议。本文仅使用历史实际数据进行一般性论述,并未考虑任何特定人士或群体的具体投资目标、财务状况、特定需求等,亦非转为任何特定人士或群体编制。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