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解政策 | 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

日期:2024-08-16  作者:益祥资本







新闻事件要点
2024年7月28日,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简称《计划》),对未来五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作出部署。
《计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01
核心要点

1.城镇化率提至70%。

2. 城市融入道阻且长,解决同权问题较为关键。

3.可重点关注城镇化潜力较大的集中片区与县城的结构性机会。

4.都市圈发展规划将加速落地。

5.城市更新推进将更深、更精、更实。

02
关键点解读

1. 城镇化率70%。

2023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2%,计划经过五年的努力提升至接近70%,对应的城镇人口从2023年的9.3亿人增加至9.8亿人左右。从总量和增速角度看,都无法和上一个十年/五年相比,城镇化红利依然在逐渐走弱。经过五年的努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渠道进一步畅通,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进一步健全,协调推进潜力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明显加快,培育形成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都市圈,城市安全韧性短板得到有效补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出生率来看,下一波的人口红利不知道还要等待20年还是30年。目前城镇化红利即使按照现有的计划来增加,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后的一次人口红利了。

城镇化可以吸引农村人口进城,其对于经济发展主要的益处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劳动力人口的增加,尤其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相对比较依赖劳动力红利;第二个益处在于促进消费,尤其是农村人口进城,不论是租房、买房,日常生活等脱离了小农经济后,一旦进入城市,以上消费项目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城镇化对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消费等都是有十分强大的促进作用。

2. 解决同权问题的主要措施和方式方法——户籍+保障。

在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在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逐步将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政策范围。加大农业转移人口经济可承受的小户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2024年7月21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外发布,《决定》中也提到“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

两个文件都提到要解决“同权”问题,这也是顺应人口持续向城市迁移的趋势。这里的“同权”有两层意思,一是租购同权,二是“市场与保障”的同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买房”,而非“租房”。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就是住自己买的房子和住出租房或保障房之间所能享受到权利(或者说公共服务)是不对等的,比如教育、医疗、社保等等。这其中还涉及到户籍制度造成的割裂,所以想要顺应趋势,实现租购并举、市场与保障双轨制,都要解决同权的问题。

03
未来影响

1. 强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直接刺激城市住房需求。

我们认为,城镇化率的提升是过往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近年来,随着户籍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扩大,导致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进程放缓,拖累购房需求释放。《计划》重点明确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预计将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从而直接刺激城市住房需求增长。

2. 完善保障房与商品房双轨运行,加速楼市库存消化。

我们认为,《计划》预计将刺激住房消费和租赁需求增长,并推动保障性与商品房双轨制的完善。通过地方收储建设保障房,有望解决城市楼市库存积累问题。《计划》中,财政资金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较多的城市倾斜,有望加速从现房收储、到保障房建设、再到保障房配售或出租的运营闭环,加速楼市库存消化。
3.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供就业,促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计划》还明确提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园区提级扩能、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等重点措施。我们认为,一方面,高质量的产业园区建设,有望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产业园区有望通过政策支持,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园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促进产业园区的全面升级和提升。
声明:本文章仅供一般性参考,并不构成针对任何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订立任何交易或采用任何对冲、交易或投资策略的邀约、推荐或建议。本文仅使用历史实际数据进行一般性论述,并未考虑任何特定人士或群体的具体投资目标、财务状况、特定需求等,亦非专为任何特定人士或群体编制。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声明

本文章仅供一般性参考,并不构成针对任何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订立任何交易或采用任何对冲、交易或投资策略的邀约、推荐或建议。本文仅使用历史实际数据进行一般性论述,并未考虑任何特定人士或群体的具体投资目标、财务状况、特定需求等,亦非转为任何特定人士或群体编制。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