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解政策 | 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将推出!财政部发布会要点分析

日期:2024-10-18  作者:益祥资本







新闻事件要点
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01
核心要点

1.加力支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 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大型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3.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4.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下一步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

02
关键点解读

1. 出台重大地方债务化解政策

在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将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说,在2023-2024年间已经安排了3.4万亿元地方债额度支持地方尤其是高风险地区化解存量债务风险

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这项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措施。这将大大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有望缓解因债务问题而引发的部分地方财政的收缩倾向。根据财新报道,预计未来3年发行6万亿国债来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2. 重启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行

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发布会也介绍了该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表示此项工作已经启动,正在等待各家银行提交资本补充方案,具体补充资本计划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依法进行信息披露。这是时隔26年后特别国债再次注资国有大行。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财政部曾通过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向四大行注资。

此前彭博社报道,注资规模或高达一万亿元,我们认为规模或起码在一万亿元。该举动将缓解银行因为降息和调低存量房贷利率带来的息差压力,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复苏和房地产行业企稳。
3. 财政政策加码,力促房地产市场稳定
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会议提出,支持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土地,有需要地区亦可用于新增土储;用好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更多将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以消化存量房的方式筹集保障房房源;及时调整优化住宅、土地相关增值税等相关税收政策。政策从供给端持续加码,彰显了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决心。
4. 全方位支持民生和市场稳定

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国庆节前已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下一步还将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具体来看,本次会议更多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和支持,如按照全国总体3%的比例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研究生奖学金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等,并未过多提及政策的消费补贴措施。

尽管并未通过“消费券”等方式直接发钱,但上述改善基层民生的措施可有力降低百姓负担,政策通过为人民生活“兜底”的方式间接扩大内需,再次体现了“稳增长”的政策底色

03
未来影响

1. 分步实施,强力推进地方债务化解及经济稳增长

化债的决心和力度充分体现中央政府的意志力。过往境内外金融机构看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就是针对地方政府天量的显性和隐性债务无法解决。这下财政部推出的加力的财政政策给出了一个无上限的专项债额度,可见所谓的债务问题就从根本上迎刃而解。

当然我们认为现阶段中央政府不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也肯定是逐步渐进的解决。肯定是分批次分额度给到地方,然后根据债务化解的情况考量下一步的财政发力力度,因此政策不会是一锤子买卖,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精准发力,破解房地产流动性难题

房地产行业一直无法企稳的最主要原因其实就在于土地财政的后遗症并没有彻底解决。当下去杠杆的背景下,各地的地方政府自身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债务风险,因此根本没有流动性去增加房地产行业的流动性,更无法解决房地产企业的保交楼等系统工程。未来随着财政的发力,地方政府才有余力来解决房地产的问题。不论是通过国储房地产,还是出资购买烂尾楼,廉租房,公租房等,从而实现房地产的止跌回稳。
3. 消费补贴力度和频率双增,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消费、消费、消费!重要的事说三遍,当下要想走出可能存在的通缩困境,拉动消费是不可回避的方式,一定要解决当下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大多数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被局限的问题。本次财政部的会议重点也将青年就业,社会保障,政府补贴明确了出来,说明未来在给到青年创业,中低收入人群保障,各类消费券等方面的力度会持续增加,尤其是大宗商品,未来什么新能源汽车降价补贴,买房送车位,家电电器补贴,各类吃饭娱乐消费券等方式的力度和频率都将会是空前的。
声明:本文章仅供一般性参考,并不构成针对任何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订立任何交易或采用任何对冲、交易或投资策略的邀约、推荐或建议。本文仅使用历史实际数据进行一般性论述,并未考虑任何特定人士或群体的具体投资目标、财务状况、特定需求等,亦非专为任何特定人士或群体编制。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声明

本文章仅供一般性参考,并不构成针对任何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订立任何交易或采用任何对冲、交易或投资策略的邀约、推荐或建议。本文仅使用历史实际数据进行一般性论述,并未考虑任何特定人士或群体的具体投资目标、财务状况、特定需求等,亦非转为任何特定人士或群体编制。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